2007年9月25日,星期二(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三版:特别报道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在高墙内圆了大学梦
本报记者 蔡亮 曹志男/文 王志浩 陈立波/摄 通讯员 郑建国 何剑锋 郑书奎

  公正执法 服务和谐
    在今年的全省监狱工作会议上,浙江省监狱管理局对全省监狱系统提出了这样的要求:把促进社会和谐作为衡量监狱工作的重要标准,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作为监狱工作的生命线,把确保安全稳定作为监狱工作的基本要求,把准确执行刑罚、提高罪犯改造质量作为监狱工作的根本任务,充分履行监狱机关的职能作用,努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积极贡献。
    事实上,这既是对浙江监狱工作的要求,也是对浙江监狱工作的肯定。因为,纵观近年来的浙江监狱工作,这些理念早已贯穿其中。
    在维护监狱安全稳定方面,浙江监狱系统以“平安监狱”创建活动为抓手,规范各项管理制度,切实改善监管条件,有效促进了监管改造秩序的持续稳定。根据《浙江省“平安监狱”考核办法》,全省21个单位达到了“平安监狱(单位)”标准。
    在罪犯教育改造方面,浙江监狱系统积极开展现代化文明监狱创建活动,促进监狱工作整体水平的提升;坚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主题,广泛开展罪犯思想政治教育,努力营造学法规、知荣辱和积极改造的良好氛围;大力开展罪犯心理测试和心理矫治工作,建立了心理健康访谈制度,使心理矫治在教育改造工作中的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发挥;着力加强技能培训、监内自考、监区文化建设等工作,有效激发罪犯改造积极性,为罪犯重新回归社会创造有利条件。
    在公正文明执法方面,浙江监狱系统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关于建设“法治浙江”的重要决策精神,着重在依法监管改造、规范执法行为、健全监督机制、提高队伍素质上下功夫,扎实推进监狱法治建设。全系统坚决贯彻落实司法部颁布的“六条禁令”等规定,促进了民警法治意识的明显提高,执法行为进一步规范。通过广泛的调查研究,对罪犯考核办法及罪犯减刑假释工作规程进行了修改与完善;通过建立健全促进公正文明执法的内部监督体系,强化了对罪犯考核、减刑假释、保外就医等重大执法环节的监督机制,提高了监狱执法水平。
    省监狱管理局负责人表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将是浙江监狱系统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的总要求。全系统要充分发挥刑罚执行机关的职能作用,围绕和服务于确保安全稳定,准确执行刑罚,提高改造质量等目标,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深入推进监狱工作的法制化、科学化和社会化建设,不断提高监狱管理整体水平。
    
  8月21日,浙江乔司监狱的多功能
    厅里传出阵阵悠扬的民乐声:胡琴如泣如诉,扬琴似水叮咚,琵琶声声裂帛……原来,这儿正在举行一场特殊的考试——中国民乐等级考试。说它特殊,是因为26名考生都是乔司监狱的服刑人员。
    考试结束后,26名考生中有25人通过考试,获得了相应的等级证书。专程赶来主持考试的省音乐家协会秘书长俞刚对这些穿囚服的考生们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他们的演奏水平一点都不亚于社会上经过专门训练的民乐演奏人员。而事实上,这些服刑人员在入狱前,根本就没有接触过民乐。他们的民乐演奏技能,全都是在狱中学会的。
    其实,这只是浙江监狱系统教育改造成就的一个小小缩影。技能培训、自学考试、文化建设……近年来,我省监狱就像一所特殊的学校,将一批又一批“学生”,通过创新与务实相结合的教育改造措施和“化腐朽为神奇”的艺术,转变为合格公民,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
    小学文化的犯人成了企业抢着要的技术人才
    今年36岁的李权(化名)是乔司监狱的一名服刑人员。27岁时,只有小学文化的他从河南来浙江打工,由于手头没有技术,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而走上了盗窃犯罪的邪路。2001年入狱后,监狱根据他的实际情况,鼓励他参加狱内缝纫技能培训。2003年,李权获得了初级缝纫资格证书。去年,他又以过硬的技术,拿到了中级缝纫资格证书。改造表现优异的他,还获得了多次减刑。
    前不久,参加了监内职业招聘会的李权又得到了好消息:多家服装加工企业老总看了他的资料后,都为这个尚未刑满的服刑人员开出了优厚的待遇,邀请他出狱后加盟企业。“再过两年我就刑满了,到时候就业肯定不成问题。如果当初能掌握这样一门实用技能,我就不会走上邪路了。感谢监狱,给了我一个重新做人的机会。”面对前来探监的母亲,李权由衷地说。
    像李权这样,还没跨出监狱大门,就结缘就业“婆家”的服刑人员已越来越多。这得益于乔司监狱完善的服刑人员职业技术教育政策。近年来,乔司监狱一方面制定了详细的服刑人员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纲,一方面主动“走出去”,与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余杭区劳动局、杭州市服装职业高级中学等单位建立广泛联系,引进优质的职业培训师资,使监狱的职业技术教育走上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发展轨道。截至去年,监狱共开设了服装加工、机械工艺、农艺、市场营销等十余类职业培训班,先后有数万人次参加了培训,并有17600多名服刑人员获得劳动部门颁发的初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
    扎实的服刑人员职业技术培训工作,培训出了高素质的实践操作人才,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近几年来,乔司监狱每年都会收到大量来自各类企业的申请,要求监狱开设人才招聘会。不少企业还通过定期向监狱发放招聘公示的形式,吸引即将刑满释放且拥有一技之长的服刑人员。诸暨某服装企业先后从乔司监狱招聘了六七名刑满的归正人员,他们现在绝大多数都成了企业的技术骨干。该企业老总还表示,他们将继续与乔司监狱进行合作,将来计划招聘上百名归正人员。
    链接:目前,在乔司监狱服刑三年以上的服刑人员都能获得一门社会劳动部门认可的实用技术。而据监狱调查显示,乔司监狱服刑人员刑满后重新就业率达到60%以上,重新犯罪率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刑期当学期狱中重圆大学梦
    浙江第一监狱服刑人员江林(化名)在狱中被称为“自考状元”。他在参加国家高等自学考试的五年时间里,先后通过了52门科目,共获得两个专科、一个本科的毕业证书。
    今年36岁的江林在省一监已经服刑了11年。1996年,还是大学生的他交友不慎,被一群社会闲杂人员拖去干起了偷盗勾当,被判处无期徒刑。从大学校园走进监狱高墙,巨大的人生反差几乎将这个二十刚出头的小伙子击倒。
    然而,就在这一年,省一监在省市两级自考办的支持下,开设了监内自考点。“服刑人员在改造之余也能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了!”听说了这个好消息,一度对人生失去信心的江林又看到了希望。他暗自下决心,要在监狱里实现未完成的大学梦想。他成为了该监狱第一批参加自考的服刑人员。2000年,监狱为了提高自考点质量,设立了考生服务站,开设了自考班,出台了新的自考生奖励办法,对自考成绩优秀的服刑人员给予行政奖励。当年10月,江林拿到了第一张单科合格证书。手捧合格证书,他哭了,他将这来之不易的合格证书寄给了母亲,并写下一句话:妈妈放心,儿子一定会将刑期当学期,带上大学毕业证书回来看你!
    在此后的五年里,江林几乎将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自学考试上。由于自考成绩出色,他已累计获取减刑三次。
    像江林这样把刑期当学期的服刑人员,在省一监还有很多。截至去年,省一监累计有2000多人次参加了自学考试,23人获得了大专以上毕业证书。而随着自考工作的深入,监狱文化改造人的作用进一步显现。不少服刑人员通过自考,掌握了知识,提高了文化水平,思想、行为等方面发生了明显的转变。同时,还有一些服刑人员将自学考试掌握的知识进行现实运用,搞起了发明创造,先后获得了“汽车自动防晒装置”、“公用电话自动消毒系统”等5个发明专利。
    链接:1985年,浙江省首个监内自考点在省第五监狱设立。在此后的20多年里,省属监狱都陆续开设了监内自考点,市属监狱也大都有了监内自考点。近五年来,每年有3000多人次参加自考,单科通过人数达1800多人,还有100多人次获得国家承认的大专及本科学历。多所监狱还被评为省内优秀自考点。
    
  中秋文艺汇演精彩纷呈
    欢快的锣鼓声、喜庆的大红鼓,昨天下午,中秋节前一天,杭州市西郊监狱首届“从善如流”文化艺术节在服刑人员自编自导的文艺汇演中拉开了帷幕。随后,舞龙舞狮、太极表演、街舞、铁桶打击乐等12个节目登台“亮相”,将文艺汇演的气氛推上一浪浪高潮。“没有想到监狱里会有这样的活动。”去年入狱的小王是当天参加文艺汇演的一员,提起自己监区的“油桶”打击乐队,笑脸上充满了自信。
    小王告诉记者,“油桶”打击乐队是杭州西郊监狱某监区的艺术表演队,由21名服刑人员组成,他是指挥。“以前我喜欢唱歌,也懂点音乐。”小王说,今年3月,监狱各监区都要组建艺术表演队参加首届“从善如流”文化艺术节,自己就第一个报了名并加入了乐队,“参加乐队后,我明白了团队精神的重要,情绪也比刚进来时好了不少。”
    记者了解到,西郊监狱的这次文化艺术节将持续5周,除了当天开始的文化艺术周之外,文化创造周、电影周等其它4个部分将陆续展开。